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冬季天冷,心脑血管病发病的4大诱因

作者:徐兰云 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2日 浏览次数:2650 来源:诸暨市中医医院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期,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猝死高峰,秋冬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大约占到全年发病总人数的7成左右,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发病率明显增多。

冬天由于气温的骤冷变化给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影响波动很大,冬季就像一个坎儿,不断地考验着、剥夺着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承受力。冠心病、脑血栓、脑溢血,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范畴,发病率极高。由此秋冬季心脑血管病诱因需引起重视。

1、低气温刺激

天气的骤冷,血管骤然收缩,血管变硬变脆,易导致血压升高,心脏的负荷也会加大,如果本身就有“三高”所导致的血管粥样硬化,伴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那心脑血管堵塞的几率就会更高,也就更容易出现心梗和卒中了。此外,随着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空气干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容易导致血管堵塞,极易引发脑出血、脑梗塞。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受自身身体抵抗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更容易在冬季发作。

2、血压的波动

冬天,由于体内激素水平以及外界温度的变化等因素,人的血压波动也会比较大,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更明显。血压波动大会加速动脉硬化的速度,还有可能导致人出现心绞痛或者是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另外,人的血压波动还会受情绪的影响,所以避免情绪大幅波动也是必须的。

3、胆固醇升高

在冬季为了抵抗寒冷,往往会摄入更多的高热量食物。这就会导致摄入过多的胆固醇,而胆固醇的摄入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过多的摄入会导致高胆固醇血症,进而就很可能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如何应对这一点,其实也不难,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即可!

4、呼吸道的感染

冬季气温低,也是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而这些呼吸道感染会阻碍肺部组织的血氧交换能力,有可能导致氧气不足,加重心脏负担,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出现的几率也会升高。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注意下面的5点:1、注意保暖,适当运动。应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有晨练习惯的中老年人要注意控制早起时间及锻炼强度。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晨练时间不宜过早,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去锻炼,避免机体受寒冷刺激发病。2、调整心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3、适量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适量饮水,减低血液黏稠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较干燥的季节,饮水过少会导致血液中的水分摄取不足,增加卒中发生机会。此外,夜间人体血液缓慢,所以,老年人睡前可喝一杯温开水。4、合理膳食。建议心脑血管病人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纤维膳食,多吃玉米、麦麸、豆类、海带、蔬菜、水果、洋葱、大蒜等食物。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5、合理添加营养补充。再科学再先进的治疗方法,都不如拥有健康弹性的血管。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营养补充来不断滋养血管,也可以通过服用大豆磷脂、辅酶Q10等保健食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