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来了,这些知识你了解吗?

作者:黄芳 发布时间:2018年4月25日 浏览次数:2684 来源:诸暨市中医医院

2018.4.25-5.1是《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些职业病防治小知识,速速来了解吧!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防治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四个特点

1、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性有害因素,如果职业性有害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防止或减少职业病发生。

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通常接触量是可以检测的,而且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病。

3、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常有一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早期发现,合理治疗,较易恢复,发现愈晚,疗效愈差,而且不少职业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

为什么会得职业病?

1、工人在特定的岗位上从事了有害作业工种,常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某种或某些种职业有害因素。

2、职业有害因素常需达到一定的强度才会致病。

3、工人缺乏安全知识,甚至违章操作,造成生产、运输、使用中的意外事故。

4、工作中如果是高浓度、大量接触有害因素,会造成急性职业病,如果是较低浓度,长期接触有害因素,会造成慢性职业病。

5、是否罹患职业病也与个体敏感性有关。

劳动者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中接触的各种有害烟尘、化学物、生物和物理有害因素,其重要的途径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因此劳动者应做好个人防护。

1、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要正确使用配备好的通风、排毒系统。

2、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保持其洁净。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更衣,在车间内不进食、不吸烟等。

4、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使用的设备应经常检查、维修,使其处于正常的运转状态,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安全技术,了解作业中的危险性及潜在的危害。

5、定期接受职业健康体检。

6、学会自救、互救知识,掌握基本的常用救护知识,包括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

医生是如何进行职业病诊断的?

医生诊断职业病与诊断普通疾病有所不同

1、职业病专科医生必须了解病人从事工作的性质、时间,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方式、密切程度(如车间空气中的有害浓度等)、环境通风、个人防护和同工种人群的健康监护等情况。

2、医生需要对病人进行临床各项医学检查,包括体内毒物分析,器官功能指标等;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3、最后根据国家颁布的职业病诊断标准做出诊断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