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养生窍门帮你“灌溉”身体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今年的4月20日为谷雨,古人之所以将这一节气定名为“谷雨”,是取“雨生百谷”之意。“清明断雪,谷雨断霜”,从谷雨起,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在如此欣欣向荣、阳气生发的时季,人的心情和精神状态也达到一年中最佳状态,在适当的时机正确地进行身体养护,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谷雨节气如何养生呢?
听听诸暨市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金普放主任中医师是怎么说的?
金普放主任说,谷雨养生的总原则是养肝健脾祛湿,忌焦虑防过敏。
养肝健脾,少酸多甘
按照中医“春养肝”的观点,春季养生补五脏应以养肝为先。金普放医生介绍道,春季肝气最旺,而肝气旺会影响脾,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病症,如多吃酸味食物,就会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饮食上应多吃时令果蔬,首推青色食物,可选择清淡可口食物,少酸多甘,少吃燥热、油腻、生冷、腌、熏及辛辣刺激食物。
养肝血的食品首选的食物为谷类,其次为桂圆、栗子、红枣、核桃;蔬菜有菠菜、绿豆芽、黄豆芽、芹菜、莴笋、香椿、香菜、山药等。另外,还要注意及时补水。
金医生还特别推荐,谷雨有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香椿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健胃、理气、止泻、润肤、抗菌、消炎、杀虫之功效。
祛湿利水,预防疾病
谷雨后雨量增加,容易使人出现身体乏力、胃口不佳、肌肉关节酸痛等问题,也是各种神经痛的高复发期。所以,谷雨节气要注意祛湿。金普放医生告诉大家,在饮食上要多吃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包括绿豆、薏米、白扁豆、红小豆、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莲藕、海带、竹笋、豆芽等。同时,可以轻轻拍打身上的部分经络、穴位,比如背部的脾胃经,腿上的足三里、脚上的太冲穴等部位。
金医生还提醒大家,谷雨前后,是花粉传播高峰期。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早上6点到上午10点之间是花粉过敏症的高峰期,要特别注意。
另外,这个节气,有抑郁症的患者容易加重病情,精神分裂症等一些精神疾病也在此期间多发或加重。所以,谷雨养生尤应养情志,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恬静的心态,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切忌遇事忧愁焦虑,以防肝火萌动。
“春捂”有度,小心受寒
谷雨时节,天气冷暖不均衡依旧会是常态,“倒春寒”和早暖温差大的问题依然存在。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时节天气忽冷忽热。急于摘除衣物,身体很容易因为没有适应外界的变化而受到伤害。
金医生提醒大家:务必做好保暖准备。腿部保暖最重要,其次是头部、腹部、足底。但是春捂也要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反而容易诱发“春火”,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这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
夜卧早起,避免春困
谷雨前后,阳气渐长,阴气渐消,人们的新陈代谢进程被加快了,大脑对供氧量的需求随之提升。一旦出现供氧不足的情形,人便会容易犯困,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春困”。其实,“春困”还是可避免的。金医生说,在春季中,我们的作息安排最好是适当地晚睡早起,早起后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机,促进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吐浊纳清,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精力充沛。
金医生还介绍道,谷雨有摘茶习俗,而此节气饮用谷雨茶最为适宜,谷雨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能清热利湿、化浊醒神,畅通人体气机,一扫疲乏困倦症状。但要注意,绿茶性凉,空腹多饮易伤胃损阳,故宜饭后饮用。另外,茶叶中含有咖啡因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晚上饮用会影响睡眠,故失眠、多梦者晚上不宜喝茶。
踏青赏花,适当运动
古人有“走谷雨”的风俗,踏青、赏花,享受这美好的春天。谷雨时节的牡丹花开得正艳,因此牡丹花有“谷雨花”之称。“谷雨三朝看牡丹”,此时最宜出门踏春,观赏牡丹。
谷雨时节,气温上升,人体阳气向外透达,气血走于肌表,濡养四肢关节肌肉,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加。运动首选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跳舞、做操、打拳或球类运动,但不建议进行强度较大的器械力量型锻炼,以免消耗人体大量血氧,引起体内乳酸蓄积,加重肢体、关节的酸痛症状。另外,金普放医生还提醒大家,谷雨时节雨水较多,地面湿滑,户外锻炼要注意安全,避免滑倒受伤或淋雨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