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宠物抓咬需重视

作者:防保科 发布时间:2017年9月29日 浏览次数:2749 来源:诸暨市中医医院

近些年,居民家中饲养宠物的越来越多,人们不可避免地被宠物咬伤或抓伤,受伤后的正确处置是预防进一步发病。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次狂犬病流行期,现在狂犬病的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全国除青海无病例报告外,其他各省市均有病例报告,部分省份狂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宠物犬的数量快速增加,被动物咬伤而致人感染狂犬病的数量仍将递增。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狂犬病疫情正由长江以南的传统高发地区向周边地区扩散。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其潜伏期平均30—60天,短的10天,个别的可长达几年、几十年。  
        狂犬病毒在狗、猫、狼、狐狸、猪、马、牛、蝙蝠等动物中广泛流行,其中,狗是主要传染源。近年来,我国报告的病例中约95%是由犬类咬伤导致发病,4%是猫咬伤后发病,狂犬病病毒除了通过咬伤传播以外,还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人体。另外,还有少数可通过对病犬宰杀、剥皮、切割等过程而被感染。因此,我们除了要注意不被猫、狗抓咬伤以外,还要重点保护自己身上的伤口不被猫狗舔到。  
        感染者是否发病及潜伏期的长短与咬伤部位、伤后处理、人体抵抗力有关。咬伤部位越接近头面部,损伤的越深、越广,发病率越高,潜伏期越短。到目前为止,狂犬病在国内外无特殊治疗方法,仍是一个不可逆的致死性疾病,所以关键在于预防。无论何人被猫、狗等咬(抓)伤后应马上采取以下紧急应对措施。  
        第一,伤口冲洗要彻底。首先自己用力挤压伤口,尽量把污血全部挤出来,然后要立即彻底冲洗伤口。冲洗伤口时要分秒必争,以最快速度把可能沾染在伤口上的狂犬病毒冲洗掉。因为时间一长病毒就进入人体组织。具体方法是先用3%—5%肥皂水或清水充分冲洗。若伤口较深,则须将注射器伸入伤口内进行灌注清洗,应尽可能去除狗的唾液。时间应在半小时内为宜。  
        第二,上药宜正确。有些患者觉得伤口不大,随意涂些红药水、紫药水就可以了,这是不对的。正确方法是冲洗后用酒精、碘酒擦洗伤口。伤口处理应该尽快完成,即使晚几天也不要忽视对伤口的处理,此时如果伤口已经结痂,也要将结痂去掉后按上面的方法处理。  
        第三,伤口不宜包扎、缝合,应尽可能暴露伤口(因为狂犬病毒是厌氧的,在缺乏氧气的情况下,狂犬病病毒会大量生长)。如果必须包扎缝合(如出血过多),则应保证伤口已彻底清洗消毒并已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若被咬伤头颈部、手指或被咬伤严重,伤口周围及底部还需要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第四,注射狂犬疫苗。狂犬疫苗注射原则上是接种越早效果越好。初次被咬伤的,需进行5次狂犬疫苗注射,分别是被咬伤的当天,伤后的第3、7、14、28天。同时进行破伤风疫苗注射。如果超过24小时注射疫苗,也是可以的,只要是在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之前,人还没有发病,疫苗就可以发挥效用,对数日数月因种种原因一直未接种狂犬疫苗的人,只要能得到疫苗,也应与刚被咬伤者一样尽快给予补注射,争取抢在发病之前让疫苗起作用,这时,前一针或前两针的接种剂量应当加倍。疫苗对孕妇、哺乳期者、婴幼儿注射没有限制。目前我国生产的所有狂犬疫苗注射均为灭活疫苗,未发现有致畸、异常报道。在注射疫苗期间,应注意不要喝浓茶、咖啡,也不要吃酸、辣等有刺激性的食物,诸如辣椒、葱、大蒜等(打完疫苗一个月之后就可以正常饮食);同时要避免受凉、剧烈运动或过度疲劳,防止感冒。 

第五,适当应用消炎药物,也可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总的来说,目前预防狂犬病惟一有效的措施是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对于饲养宠物的家庭成员,提倡提前进行预防性接种,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此外,还应定期给宠物注射犬用狂犬病疫苗。应该注意的是,注射一疗程狂犬病疫苗有效期仅6个月,如果在6个月后又被犬咬伤,还需再次注射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