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有人识得千里光 一年四季不生疮

作者:侯春光 发布时间:2017年8月11日 浏览次数:2951 来源:诸暨市中医医院

“有人识得千里光,一年四季不生疮”,这句话第一次是从妈妈这里听到的。这句话在农村、在草药医这里并不见得稀奇、新鲜,是十分的平常,但其作用却有其所概括的那样,显得有些神奇。妈妈认识很多的中草药,她从小在农村长大,尔后又读了卫校,学习了一些医学知识,在乡镇保健所工作时,又结识了一些懂得中医的前辈,耳濡目染了些,而后来又成为“赤脚医生”,几次参加所在区域内针对“赤脚医生”的中草药知识培训,还买了几本图文并茂的中草药“布袋书”,每当有时间就按图索骥地为村人采些草药,或作点指点,做点好事。我记得幼时几次跟着她去参加中草药知识培训,其中有一次在冠山保健所外面的小道地上,一面墙上架了个小黑板,讲者边写边讲,听者坐在小板凳上,专心地听,那时很少有笔记本什么的,只有个别的人还记一下。我在旁边肯定是并不安耽,玩着道地边的沙子、小石子,看着“蚂蚁抬箱子”,偶尔也听大人讲一下。

记忆中的中草药是很有作用的,村人中有一位小朋友,10来岁,老是“烂耳朵”,黄白色的脓水经常往外流。那时去保健所看一下的也不多,更不要说上大医院去看“耳鼻喉科”的大夫了,可能是想都没有想过。她的母亲来找我妈,我妈说有个药,叫“滴耳草”,去找找看,有的话会送过去。生产队收工后,我跟着母亲在溪边的一个田埂下,有一处常年渗着水的地方,发现了这味草药,这药的外形看上去似乎就与耳朵有些关联。妈妈攀爬上去采了一些回来,交给这位病人的母亲,嘱将草药洗干净,加点盐花,捣烂后绞出汁,然后将药汁滴入病耳中,几天以后病人家中来告知一天天的好起来了。言谢。

记忆中的“千里光”是又一只草药了。四十多前年的农村,患皮肤感染性疾病的人不少,特别是小孩子,生“疔疮”、“皮炎”的人不少,时常搔痒,抓痕累累,“卖相”十分难看。遇到这种情况,母亲经常会告诉人们一句话,就是前面所说的“有人识得千里光,一年四季不生疮”,此药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是鲜药一把,冼净煎汤喝,药有些苦寒,但短时间服用对胃的影响也不大。外用,就是用鲜药一大把,多煎些汤水,放在澡盆子里,给患者浸泡、洗澡,多洗几次,身上的疮疡会好起来,皮疹会渐渐的隐退下去,皮肤也会慢慢地光滑起来。今年的天气十分的炎热,汗出淋漓,皮肤感染的人也多了起来,有生疮的、也有生痱子的。有一天,一位学友在微信中微我,说她的宝贝孙子在前几天到农村的亲戚这里住了几天,回来了身上长满了“痱子”,痒得不得了,人也“难看”了,问我这个中医爷爷有什么妙法。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千里光”,看到信息就随即说可以用“千里光”洗澡。这位好友奶奶信我,说立马去实施。第二天,在微信中告诉我说“有效,谢谢。”也是在这个夏季中,有一天,门诊的一个老病人来看病,看好病后,她妈妈说,孩子身上还有“皮疹,很痒,时常要抓”,她看着孩子难受。我一看,知道她们住在农村,就对这位妈妈说你可以去找点“千里光”浸泡、洗澡,妈妈说不认识这个“千里光”啊。因为门诊工作太忙,就简单地说,村里能干的人中肯定有认识的。后来在微信群里看到这位妈妈在求助,东白湖一位热心网友作了积极的回应,热心地冒着酷暑到野外去采了一些来。几天以后,孩子的奶奶来看病,说“千里光”真灵光,洗了几次皮肤好好的了。感谢“千里光”。

千里光是一味普普通通的草药,对有病的人来说是宝贝,在中医药宝库中可能连沙子都算不上。可以想象,在这个宝库中有无数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贝。

链接:小知识----千里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饮片卷P297)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明目,利湿。用于痈肿疮毒,感冒发热,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