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碘盐到底该不该继续吃?

作者:防保科 发布时间:2017年5月15日 浏览次数:2621 来源:诸暨市中医医院

  2017年5月15日是第24个“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今年的主题是“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

但近年来,与碘密切相关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节节攀升,有市民提出疑问:“大脖子病已经很少见了,还需要补碘吗?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等疾病高发,是不是碘过量造成的?平常一直有吃富含碘的海产品,还要吃加碘盐吗?”加上朋友圈流行的“谣盐”,少数市民开始自行购买无碘盐用来“预防”甲状腺疾病。那么,究竟网络传言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碘盐到底该不该继续吃呢?

首先,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碘过量或者碘缺乏都会引起甲状腺相关疾病,并且甲状腺疾病病因复杂,遗传因素、环境污染、辐射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大的精神压力,都会对甲状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医疗技术的发展,诊断水平的提高,甲状腺B超的普及,也是让大家感到甲状腺疾病一下子多起来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市自然环境一直是碘缺乏地区,只要生活环境不改变,缺碘状况不可能发生根本转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2~3个月。另外根据2010年浙江省膳食调查结果显示,碘盐对膳食摄入碘的贡献率最大,为73%,海带、紫菜和海鱼等海产品的贡献率约为20%,而其他食品对膳食摄入碘的贡献率不足10%。这表明,尽管海带、紫菜、海鱼等食物富含碘,但仍不是居民膳食碘的主要来源,如果不食用加碘盐,膳食碘的摄入将无法满足人体所需。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规定,成年人每天碘适宜摄入量为150微克,孕妇及乳母每天为200微克,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每天1000微克,如果以25毫克/公斤的含碘盐计算,每天吃6~8克,所补充的碘就是150~200微克。可见,如果按照健康的标准吃盐,碘摄入绝对安全,正常人不必担心因为吃碘盐导致碘摄入过量。因此,一般人都应选择含碘盐,只有发现了甲状腺疾病才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减少或增加摄碘含量。

那么碘缺乏究竟会造成哪些严重危害呢?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三大功能:维持机体能量代谢、促进生长发育、促进脑发育。若长期得不到足够的碘,会导致甲状腺素合成分泌减少,并引起一系列的损伤。

1、在胎儿期及婴幼儿期缺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落后,影响智力发育。

2、儿童期可致体格发育落后、性发育落后、身材矮小、肌肉无力等。

3、孕妇可致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先天畸型、先天聋哑等。

4、成人期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5、危害最大,也最易被人们忽视的是轻微缺碘对胎儿和婴幼儿智力发育的危害。轻微缺碘造成智力低下的人,外表虽和正常人一样,但在儿童时期上学念书特别费劲,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低于同龄儿童。

    因此,广大居民应该每天补一点碘,科学预防疾病。建议居民到正规商店购买有碘盐标志的合格碘(食)盐。碘(食)盐应使用陶瓷制品或棕色玻璃容器储存,存放在干燥、背阴处,烹饪时不宜过早放入碘盐,以免碘失效而失去补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