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世界早产儿日” 有爱,有未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2日 浏览次数:2666 来源:诸暨市中医医院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世界卫生组织设立世界早产儿日,旨在呼吁关注早产问题,减少早产导致的健康问题和死亡。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母婴健康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愿与社会各界人士携手并进,全面落实关爱母婴健康计划,关注早产儿现象和早产儿家庭,控制早产儿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为提升人口素质作出不懈努力!

什么样的宝宝属于早产儿?

宝宝在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孕期就降生的,医学上称为早产儿。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身体器官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多种疾病,跟远期预后密切相关的如大脑发育落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造成很多残疾和后遗症;而且,早产儿因为在宫内没有得到原本应该在孕晚期由母亲胎盘输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出生后又面临着生活能力不足和疾病的挑战,自身进食困难,营养需求增多,所以很容易有生长发育迟缓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远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能力。

哪些因素容易引起早产?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早产常见原因包括多胎妊娠、母亲子宫或子宫颈问题、母亲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和糖尿病)、凝血障碍、抽烟、饮酒及药物使用等。产妇生育年龄偏大,也可能让宝宝提早出生。此前进行过人工流产,也是日后怀孕发生早产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除生理原因外,情绪、压力等因素也会导致早产。

怎样才能预防早产?

预防早产,需要从备孕期开始,准父母要做好怀孕的充分准备,包括孕前体检、良好的生活作息、饮食营养的均衡;孕期的定时保健检查,包括按需增加营养供给、适当控制的性生活、注意休息和睡眠时间、避免过劳和精神紧张、严格遵照医嘱治疗孕期发生的疾病。

居家如何护理早产宝宝?

1、合理喂养

推荐母乳喂养,母乳不但有更好的营养优势,还可以为宝宝提供保护性抗体,降低感染的机会,坏死性肠炎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好发于早产宝宝,母乳喂养也能降低发病风险。但和足月儿不同的是,单纯母乳喂养对有些早产儿热卡不够,需要添加母乳强化剂,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2、预防感染

早产宝宝因为各个器官发育欠成熟,包括免疫系统,所以更容易感染。宝宝出院后,全家都欢天喜地,亲戚朋友少不了探望,有的还喜欢摸摸宝宝,亲亲宝宝,其实这样很容易交叉感染。护理宝宝一定要多洗手,少去公共场合人多的地方,大人有呼吸道疾病最好隔离,家里也要注意通风。

3、注意呼吸

胎龄比较小的宝宝常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就算不需要吸氧了,吃奶后仍有可能出现气促、青紫,一旦宝宝吃奶出现这些症状,建议休息观察一下,可以在家里准备一个氧气袋以备急用,并最好找医生看看,有些可能需再次入院。

4、注意体温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所以保暖要求更高。有条件的可以把室温控制在25到27摄氏度,在达到足月儿的体重之前,在同样的气温下要比足月儿多穿一件,也就是比大人多穿2件,同时要摸摸孩子的手脚和后背,如果温暖而不出汗就比较合适。

5、儿童保健 

早产宝宝出院后应定期到儿童保健科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钙剂及维生素,且早产宝宝易出现贫血,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铁剂、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变化。

早产宝宝需要爸爸妈妈更多的呵护!宝宝出院后的护理,需要更多的责任心和耐心。宝宝是家里的开心果,爸爸妈妈在享用果实的同时别忘了接着灌溉,希望每个早产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