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大小对人体保护作用的解读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通过血液与体液传播,具有慢性携带状态。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人群感染率高,是当前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传染病。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发展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少数病人可转变为原发性肝癌。而机体在产生乙肝表面抗体时人体才会对乙肝的侵害起到保护作用,那到底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达到多少才会起到这个作用呢?首先来了解下以下内容:
一、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一般有两种途径:
1、曾经感染的乙肝病毒,但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强大,消灭了乙型肝炎病毒并且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2、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所以在打完乙肝疫苗后检查乙肝抗体滴度主要是看其浓度,乙肝抗体滴度的值越大,那就说明患者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
二、抗体滴度的参考范围
一般情况下,乙肝抗体滴度的参考范围<10mIU/ml,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这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便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体。一旦乙肝抗体滴度小于此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能力减弱,此时,一旦患者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者与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亲密接触时,便有感染乙肝的可能。这个时候,最好还是要到医院注射一支乙肝疫苗加强针,以增强保护力。
三、抗体滴度注意事项
乙肝抗体滴度会随之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的,乙肝抗体的维持时间,根据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来决定的,大多数患者的乙肝抗体能够维持长达5年之久,但有的患者仅能够维持2~3年,因此为了避免感染乙肝,患者最好在2~3年后到医院做一个检查,对于检查结果由以下建议:
① 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测1次;
② 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第一次注射后1~2年内复测乙肝表面抗体;
③ 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IU/ml时,应于2~4年内复测;
④ 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以在4~6年内复测;
⑤ 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段办法进行。
当注射乙肝疫苗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乙肝抗体,并且滴度相对较高,但还有些人产生的滴度比较低,甚至不产生抗体。所以注射乙肝疫苗以后,不要万事大吉,要到医院检查乙肝抗体的滴度。但是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专家建议在注射乙肝疫苗3~5年内应到医院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特别是新生儿。
四、相关检查 及注意事项
乙肝两对半(乙肝三系)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乙肝病毒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的项目,乙肝两对半(乙肝三系)属于病原性检查,而肝功能属于功能性检查,两者属于不同的范畴。就乙肝两对半(乙肝三系)而言,有全阴、单纯表面抗体阳性(此两者为健康人群)、单纯表面抗原阳性(健康带菌者)、三抗体阳性、小三阳、大三阳等结果。其中,大三阳具有传染性,小三阳传染性较低,健康带菌者不具传染性。
检查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乙肝两对半检查前一天尽量不要吃药,尤其是对肝损害的药,如解热镇痛类、激素类的药物等;
2、乙肝两对半检查前注意不能饮酒,以免造成肝脏损伤,且影响检查结果;
3、如果不是单纯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话,最好建议空腹去医院检查。
五、部分检查结果解释
1、"乙肝小三阳"是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核心抗体均为阳性。
表面抗原阳性说明被乙肝病毒感染,不说明病毒侵入,也不能说明病变情况属于乙肝患者还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只说明有乙肝病毒感染。
表面抗体是综合抗体,如果表面抗体阳性,证明不会受到乙肝病毒的感染,但是一定要注意抗体的滴度,达不到的情况下也存在传染的可能性。
2、如果E抗原阳性,加上表面抗原阳性,核心抗体阳性,实际上就是通常说的大三阳,这种情况说明病毒在活跃的复制,血液中的乙肝病毒载量高,传染性比较大。
3、如果有了E抗体,则说明病毒复制是基本静止的。但是一部分反复发作的慢性乙肝患者,虽然呈现乙肝表面抗体、E抗体、核心抗体三项阳性,仍存在突变株乙肝病毒复制。这部分人是有传染性的,建议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