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科普

认识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作者:赵文苗主任中医师 发布时间:2009年2月7日 浏览次数:2740 来源:中医骨伤科

据估计60%-80%的人都有过不同程度的腰痛,腰痛已是一个严重的常见病,其中椎间盘源性腰痛在慢性腰痛患者中的比例高达39%,日益引起有关专家的重视。 
      椎间盘源性腰痛是指腰椎间盘退变、终板损伤及纤维环破裂后,椎间盘内的疼痛裂变器受到异常应力以及炎性介质等化学物质的刺激而导致的腰部疼痛,且不伴有神经根受累及脊柱节段不稳的临床和影像学证据,不同与平常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移等疾病。
      椎间盘源性腰痛常见于下腰部,表现为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常超过6个月)的腰部深在疼痛,休息常不能缓解,增加活动可导致疼痛加重,膝关节以上部位可伴有非皮节型的酸胀痛,无神经根受压的表现。
      目前,针对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大体可分为保守、微创、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理疗康复、药物、心理治疗等,微创治疗有化学髓核溶解术、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椎间盘髓核成形术及显微椎间盘切除术等;手术治疗有髓核摘除术、间盘置换术、棘突间固定术、椎体间融合术等。
      椎间盘源性腰痛应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从低到高,阶梯选择。
      保守治疗应成为治疗策略的第一阶梯,大多数患者均可通过保守治疗痊愈或缓解,这些方法即使无效也不影响进一步选择其他治疗方法。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首先考虑微创治疗,通过极小的创伤,对椎间盘完成各种靶点准确的治疗操作,治疗效果并逊于手术等其他疗法,且相关并发症少。尽可能推迟或避免开放手术,融合手术应该作为椎间盘源性腰痛治疗体系中最终的选择。